许多平面设计师与客户的关系紧张,客户觉得他的想法到了设计师那儿就受阻,平面设计师会不停抱怨摊上了一个折磨人的客户,双方都很恼火,关系越来越紧张。这是极其不明智的,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一下,疙瘩就会自然被解开。与客户沟通要掌握技巧,情绪化的宣泄是最要不得的,要懂得聆听不同意见,没有如此心胸,无法成为优秀的设计师。良好的沟通关系,会减少摩擦,增加信赖,更会产生对市场有利的设计作品。一个有服务精神的平面设计师应该善于处理这种关系,它考验人的耐性和理性,在倾听中理清思路,在谈判中增长心智,利于设计师的职业成长。
不要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因特网资料的海量搜集上:这是囤积型设计师经常犯的错误,他们以为掌握尽量多的网上资料,就会对即将落笔的设计大有裨益,实际上,他忽略了三点,一是因特网上的设计资料并非全部被成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;二是,用大量时间趴在网上浪费了他去接触现实市场的机会;三是,囤积得越多并不等于你消化得越多,往往适得其反,花了大量时间搜集,发现已经没有时间去消化,导致设计结果还是营养不良。因为耗费了前面大好的三个星期时光,把自己逼上了第四周的死期,前三周都在悬而未决的焦虑中度过,在第四周才逼着自己在整块的时间内完成任务。设计也是一样,如果你的任务周期绰绰有余的话,更应该注意,尽量提前用整块的时间去做你该做的事。有人总结了十种令人又焦虑又兴奋的职业,以“无眠状态”、“焦虑指数”、“危险指数”、“缺睡指数”四个指标来衡量,设计这项职业排名第五,仅次于作家、记者、演员、警察。的确,凡是与创意有关的设计工作都是让人既兴奋又焦虑的,创意需要灵感,而灵感的迸发却需要具备一定的积累。
用整块时间完成任务:我记得中央广播电台有一档经济评论节目叫《冬吴相对论》,其中有一期是专门谈时间管理的,主持人梁冬有这么一段回忆,几年前他还在百度,年终,李彦宏让他休完年假后马上提交一份年度计划,大年初三开始,梁冬就关了手机,谢绝一切邀请和来访,闭门三天,草拟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,这份计划很成功,新一年里他几乎遵照这份计划完成了应该完成的工作。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就是,时间只有连续成块才能释放最大的势能。如果你的时间被分割成无数碎块儿,完成一项工作是很难的。据说日报的记者是最轻松的,其次是周刊记者,最累的是月刊记者,为什么?因为月刊记者前第一周是黄金时代,第二周是白银时代,第三周是青铜时代,第四周是黑铁时代。
严格按照时间表工作:如果认为时间表制定合理,就要严格按照时间表来工作。有很多设计师犯这样的毛病,接到工作后,不急于投入工作,而是觉得时间还算充裕,打打游戏啊,随意上网浏览啊,去淘宝上逛逛,去测测下周运势等等。做一份时间表:设计工作的时间表必须根据目前项目的情况而定,比如需要做一个LOGO,那么你的时间计划应该如此安排:用20%时间了解该品牌的属性和特征以及竞手的相关情况;用30时间进入到一个此行业LOGO集合中去掌握大量的视觉信息;用20%时间分析所掌握的资料,提取有助于该品牌LOGO设计的营养,并在头脑中构画相对具象的图形;用20%时间落实设计;用10%时间请同事观看,吸取有建设性的意见,修改完善。时间是一种流动性资源,具有相当强的耗散性,当你发现你只有不多时间,再投入工作状态,尽管依然能做出一些东西,但绝不会是优秀的设计作品,因为你压缩了甚至砍掉了用来了解相关信息的时间,导致你的设计师无根之草,生命力可想而知。